学校首页 |  后台登录 |  资源访问平台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科学内涵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2日 08:58    作者:常红艳    来源:    点击: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党的领导下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模式,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城市力量。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深刻内涵与外延,昭示了城市建设的“国家”性质、“中心”意义和“城市”能级。作为党领导城市工作的重要领域,厘清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阐明党领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制度优势,有助于引领实现城市现代化,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国家中心城市”的“国家”性质

在城市属性上,国家中心城市首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城市,是“充分反映劳动人民利益的完全新型的城市”,“与建立在对工人阶级残酷剥削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人民性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本质特征。国家中心城市的人民性,就是人民参与城市建设、人民管理城市事物、人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国家中心城市的人民通过城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表达自身关切,以投票、留言、热线等多种方式在重大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协商,党的政策皆是民心、民意所指。“国家中心城市”的“国家”一词,不仅决定了城市的根本性质,还包含了国家中心城市所应承担的国家使命。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任务和首要职责,就是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不折不扣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战略视野下,从不同维度成为中国形象的展示平台,在经济意义上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在文化意义上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在政治意义上向世界传递和平崛起的中国活力,开放、民主、和谐的大国形象。

社会主义决定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根本性质,中国决定了其实践场域,国家战略提供了城市建设“指挥棒”,三者共同决定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思想、鲜明底色及价值旨归。

“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意义

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意义首先体现在其是区域发展的引领者。2005年,国家中心城市因其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突出引领作用被提出。进入新时代,为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又将国家中心城市队伍加以扩充,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四个中西部城市被纳入进来,每个城市都是所在的龙头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机。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桥梁,实现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互利双赢,打造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全国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这也是党和国家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初衷。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意义还体现在其地理位置是国家战略要津,对国家战略安全与国土空间安全有重大影响。在国家安全战略全局中,国家中心城市一般设置于能够连接东中西部的海陆交通要道、军事关隘,能够上下左右连贯汇通,且关于这一地区的战略是国家层级的重大安全战略。这是国家中心城市的遴选条件之一。京津冀一体化区域、长三角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都先后被官方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

培育以国家中心城市为轴心的区域经济带,形成以轴带面、以面连片、一定数量、布局合理的国家中心城市网络体系,共同承载国家战略性需求,承担国家战略职能,是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保障基本国土安全、提升中国应对国际紧急状态的韧性和抗打击能力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能级

国家中心城市是城市区域等级体系的最高层级,一个城市能否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较高的发展起点,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完善的高端资源要素,更要考量城市本身党的领导能力及领导体制机制的完备与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是发展基础好、起点高的城市。首先,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之一。就单纯GDP总量来说,九大城市GDP总量都在万亿元以上,经济基础不可谓不雄厚;九大城市再历史上具有厚重的文化沉淀,在现代依然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以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鲜明的城市形象、较高的市民素质诠释着中国城市的文化品格与文化自信;九大城市在城市治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对外交往方面,九个城市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城市,在全方位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中具有突出位置。国家中心城市是创新优势显著的城市。各国家中心城市争相建设国际性科技创新中心,集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货物等各类要素资源并加以优化配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优化人才制度,建设世界一流人才高地,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储备人才队伍。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较强地区。党和国家赋予国家中心城市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权利,各项改革的推进对城市领导者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等方面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不仅要强化组织领导,还要强化督导落实,确保每项工作每个环节不落空、不遗漏,确保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同时,国家中心城市位于城市前沿,党内外的矛盾和斗争更加突出、严重,这就要求各城市党组织自觉按照党的建设的要求审查自身,且要比一般城市更加严苛,方能其引领和带动作用。

【作者:常红艳,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文系202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咨询项目“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质进位研究”(项目编号:2024JC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北路22号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
 邮箱:mksxy632@163.com
 电话:0371-69303783
 版权:©2019-2022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网址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