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后台登录 |  资源访问平台
   

科研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科研工作 >> 正文

双重视域下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研究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1日 17:01    作者:    来源:    点击:

双重视域下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研究

2023年6月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而一个十分重要的亟需解决的前提与基础理论问题,就是厘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否则如何将二者进行很好地结合就无法得以实现。因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学界既有关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且争锋激烈,极富启发意义,但主要从教育功用、知识类型和教育地位等维度进行探讨。然而,悬置现实生产关系,抽象地和静态地从上述维度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知识论意义的区分,很难揭示事情真相。这些探讨没有看到两种教育的对立实质,并不是知识本身之间的差异,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在教育环节的展现,是人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分裂与异化。因此,预使研究走向深入,需要引入适切的创新性理论视域。马克思异化理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关系以及劳动者生存境况的异化,这一异化状态自然包含了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因而或可为分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同时,教育系统又是整个社会复杂巨系统孕育的一个结果。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出现实际上也是教育系统长期演化的结果。因此本研究拟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和系统自组织理论双重理论视域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问题进行考察。

具体来说,除引言和结语外,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部分。第一,既有研究及述评。本部分对学界既有成果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梳理,发现其主要不足在于主要仅仅从知识论维度对两种教育的关系进行静态地探讨,很难切中肯綮。第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立实质。研究发现,教育分裂成对立着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不是源于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对抗或断裂,而是劳动异化造成的教育后果。通识教育旨在巩固受教育者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本质的主体性,呈现出强烈的“为我”性;专业教育增加了受教育者之外的他者的利益和力量,体现出明显的“为他”性。两种教育的对立实质,是“被雇佣者”与“雇佣者”这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教育环节的具体体现。这是两种教育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内容。第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演化阶段。由系统自组织理论可知,教育系统的性质和样态是社会巨系统中的“学生”、“市场”、“社会”和“国家”等子要素相互发生复杂的博弈作用,并经过长时间的自组织过程决定的。这些受制于一定生产关系的“因素”所产生的合力的自组织作用,塑造了特定教育阶段的主导性模式,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发展的阶段性。总体而言,由一定生产关系及其演化所决定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立统一和朝向超越目标的挺进,已历经三个阶段:自由教育主导的教育阶段(古希腊至19世纪);“通-专”结合、以“专”为主的教育阶段(20世纪);“通-专”结合、“通”逐渐主导的阶段(21世纪以来)。第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的超越。异化劳动的消亡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被超越的直接性条件,促使强制分工和私有制的消亡,是间接性条件。具体而言,当共产主义产品经济保障了所有人的高质量物质生活,劳动不再是人的谋生手段而是人的第一需要,教育就会失去它狭隘的阶级性质。届时,教育成为了自由全面教育,其哲学本质指向既是“为我”性的又是“为他”性的。此时,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对立最终消失。

【作者宋爱忠,系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博士;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重视域下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研究》成果摘要,项目编号:2019BJY007,结项时间:2023年6月。】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北路22号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
 邮箱:mksxy632@163.com
 电话:0371-69303783
 版权:©2019-2022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网址二维码